九游游戏官网劲舞团-30%的绩效工资: 奖励优秀还是惩罚老师?
你的位置:九游游戏官网劲舞团 > 新闻动态 > 30%的绩效工资: 奖励优秀还是惩罚老师?
30%的绩效工资: 奖励优秀还是惩罚老师?
发布日期:2025-09-08 15:14    点击次数:54

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:

工资看起来还不错,但真正到手的总觉得少了点。

原因就在于所谓的绩效工资。

本来,绩效工资的初衷是很美好的:

希望通过多劳多得,让一线老师得到更多激励。

但现实情况却是,绩效变成了学校最灵活、最万能的一块钱。

哪里缺钱补哪里,哪里要管事就扣哪里。

到最后,老师们发现:自己的工资,成了一场二次分配的游戏。

01 | 绩效工资,本质上就是工资

很多人不知道,绩效工资并不是额外奖励,

而是从老师的工资中先扣除30%,然后再分配。

换句话说,这笔钱原本就是老师应得的,只不过被换了个名头。

问题来了,老师退休之后,这部分绩效就不再发了。

理由是:你不在岗位上,不参与绩效分配。

可大家心里都清楚,这钱本来就是老师工资的一部分,

凭什么退休了就没了?

这就导致一个怪现象:

绩效占比越高,对老师越不利,因为退休后拿到的工资反而更少。

02 | 谁在真正享受绩效?

绩效原本是用来奖励一线教师的,可执行下来,最吃亏的反倒是一线教师。

在很多学校,领导、干部拿得比普通教师多得多,甚至是几倍。

工会、办公室、财务这些岗位,因为接触核心部门,绩效分配往往更优厚。

辛辛苦苦站在讲台上的一线教师,反倒成了被动接受者,

连自己的30%都不一定能保住。

更讽刺的是,很多与教学关系不大的事务,也能算进绩效。

写材料、加班、值班、甚至义务劳动,都可以用绩效来衡量。

一节课的代课费,折合下来才2块多,谁愿意拿这样的绩效?

这和激励教学完全背道而驰,只剩下苦和累。

03 |万能的绩效工资

老师们调侃:学校里什么事都能和绩效挂钩。

请假扣绩效、迟到早退扣绩效、考试成绩不理想扣绩效、不参加会议扣绩效,

甚至不参加活动、不写心得都能扣绩效。

久而久之,绩效工资成了学校最方便的管理手段。

动不动就算绩效,让老师们如坐针毡。

可仔细一想,绩效的本意是奖励优秀、激励上进,而不是惩罚。

要是只剩下惩罚,那干脆别叫绩效工资,直接叫绩惩工资更贴切。

04 | 激励和惩罚,不该混在一起

工资是什么?

工资是老师完成本职工作后的报酬,理应是稳定而有保障的。

至于奖励和惩罚,应该在工资之外来体现。

如果老师表现突出,可以发奖金;

如果老师出现了问题,可以批评教育,严重的也可以按规章制度处理。

但现在用绩效来混淆工资与奖罚的边界,就让很多老师觉得心里不平衡。

尤其是一线教师,本来最需要被激励,却常常拿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份。

时间长了,不仅没有动力,反而心生疲惫:

既然多干也没好处,那还不如少干一点。

05 | 怎么才算合理?

其实很多老师的想法很简单:

只要认真完成教学任务,没有师德问题,

就应该拿回自己的全部工资,包括那30%的绩效。

在这个基础上,如果谁教学成绩特别突出,

或者承担的任务特别重,可以额外给予奖励,这样才公平。

毕竟绩效的名字叫“绩效”,它应该和“成绩”和“效果”挂钩,

而不是和领导的喜好、学校的事务捆绑。

最合理的做法是:

老师的工资由财政统一发放,不给学校和领导留下随意操作的空间。

这样,老师们至少能安心站好讲台,拿回自己辛苦劳动应得的那部分报酬。

写在最后

绩效工资的设计本是善意的,可在执行中变了味。

它不该是惩罚手段,更不该成了少数人手中的权力工具。

老师们最朴实的诉求就是:

别克扣我们的工资,也别用本该属于我们的钱去平衡各种管理事务。

我们不奢望额外奖励,只希望拿回属于自己的那份。

教育真正需要激励的,是那些每天站在讲台上,默默为学生付出的普通教师。

希望未来的绩效分配,能真正回归初衷:

奖励优秀,而不是折腾老师。

如果你也同意,点个赞,让更多人看到!



相关资讯